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为何有企业仍“喘不上气”?-九游会网址

您的位置:九游会网址 党建引领 学习园地 内容详情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为何有企业仍“喘不上气”?
浏览:2245 时间:2015-10-26 来源:本站整理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不少企业却反映日子难过

企业为何"喘不上气"?(特别报道·拨开经济迷雾)

几家欢乐几家愁

有企业"喘不上气""缓不过劲",也有企业"站住了脚""迈开了腿"

"2010年以来,虽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也在降,但我们的产品销售价格降了四成,工人工资却翻了一番。再没大订单,今年又是亏损。"广州一家电力器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说,近年来市场行情差,同行已倒闭了不少,"银行抽贷、惜贷,资金压力很大,兴许哪一天我们也得关门。"

时下,不少企业经营者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三期叠加",让一些企业确实日子难过。

面临双向挤压,一些企业"喘不上气"。

一边,苹果电脑开始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松下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回日本;另一边,耐克、优衣库、三星等企业到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同时发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双向挤压。"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

产能过剩犹存,一些企业"缓不过劲"。

"前几年,先是氧化铝产能过剩,然后轮到电解铝。随后,各地为了就地消解电解铝产能,又纷纷上马铝加工生产线。现在,铝加工产能也过剩了,订单不足,半数以上企业得停产。"西南铝业公司总经理张吉龙说。

煤炭行业形势也不乐观。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达七成以上。这背后,是煤炭产能已超50亿吨,比需求高出10亿吨。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结构调整加速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增速总体基本稳定的同时,其经营状况分化也日趋明显: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增长放缓,而以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发展良好,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2个百分点;在一些企业停产甚至倒闭的同时,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近两成。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企业都经营困难,也有许多企业日子过得不错,有些甚至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靠着优化产品,一些企业"站住了脚"。

去年以来,沈阳机床集团产量和利润都在下降。为此,他们决定优化产品结构,新推出智能数控机床i5后销售火爆。上半年,数控机床产值占全部机床产值77%,比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

靠着技术创新,一些企业"迈开了腿"。

前几年,光伏从新兴产业迅速沦为产能过剩行业。2012年,正当全行业陷入谷底时,江苏天合光能建立起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回暖之后,他们靠着核心技术甩开了竞争对手。在董事长高纪凡眼里,光伏行业高技术、高质量产能不足,创新转型是不二选择。

经营困难有原因

需求减少、成本升高;技术不强、品牌不硬

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从外因看,下行压力大、总体需求少、用工成本高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明显;从内因看,技术不强、品牌不硬等企业短板突出。

需求减少,让一些企业遭遇市场瓶颈。

"2001年-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1年开始回落,之后增速逐年下降。"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看来,城市空间规模扩张速度、汽车进入家庭速度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三速"放缓,使全社会对工业品的总需求减少,制造业必然受到影响。

成本升高,让一些企业失去传统优势。

长期以来,成本较低曾是中国制造突出的比较优势。然而,近年来职工工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结构性缺工突出,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缺乏也都推高了用工成本。

"现在美国电价只要5美分/度,有些州甚至出台免电费政策,而我国工业电价一度却要7毛钱,高出一倍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坦言,成本上升让传统制造业承受较大压力。

技术不强,让一些企业陷入竞争被动。

"凡是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技术研发上舍得投入。华为、中兴这两个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都在10%以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表示,在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研发强度应达到10%以上;在传统产业,也要达到3%以上,低于2%就意味着企业容易被淘汰,而目前我国能达标的企业并不多。

品牌不硬,让一些企业欠缺盈利能力。

"从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质量完全相同的衬衣,贴自己的商标,一件只能卖几百元;而贴国外买来的商标,一件可卖几千元。"郑新立说,企业必须通过增加品牌价值,提高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积极应对渡难关

把握创新、开放和改革红利,依靠提质增效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完善体制机制应对挑战

"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应对得力,必能渡过难关""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困局之中,企业经营者和经济学家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那么,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企业只有把握好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及创新的红利,才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

--把握创新红利,靠提质增效升级挖掘增长新动力。

"面对需求萎缩的局面,企业要不断创新求变。一个企业,如果5年、10年产品不变,技术不变,管理不变,营销模式不变,那只有死路一条。"李子彬说。

"企业要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建议,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互联网 "等新型业态;加强研发、设计、标准、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广东东莞,楷模家居用品公司做自主品牌后利润率提高了一倍多。

--把握开放红利,靠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发展新空间。

在不少企业看来,当前正是"走出去"的好时机。"企业可尝试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前沿技术,既增强技术实力,又降低研发风险,换来'真金白银'。"人民电器董事长郑元豹刚从美国收购了一批新技术,其中有些还能填补国内空白。"伴随'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企业在海外将拥有更多机会。"李伟认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将使跨界融合、产业颠覆和各国产业优势重塑成为常态。

--把握改革红利,靠变革体制机制改善发展大环境。

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9月,深化国企改革方案面世,改革直指国有企业突出矛盾。随着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今后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将明显增强。

类似的改革红利还有很多。比如完善企业竞争和退出机制。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已丧失生存能力,却依靠政府或银行"输血"得以生存,这就需要完善机制,加快推进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又如优化金融环境。"我国居民储蓄有23万亿元之多,实体经济和重大建设项目却又缺乏资金。"李子彬认为,必须整体推进金融、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打通投融资渠道,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本报记者 刘志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