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然过半,一边是京东、聚美接连上市,却爆发假货丑闻;一边则是魅力人格体裹挟着互联网思维,在激进后萧条沉寂。两种商业模式尚未碰撞就相继触礁。在平台、pc格局书写已毕,移动互联网随时准备接下王位之际,用市场说话的电子商务,还存留哪些机会?零售实战派领军人、电商骨灰级操盘手黄若则给出了五条锦囊妙计,但在记者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那就是:创新!创新!创新!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亦是电商创业从仿美到超美的关键之匙。以下为黄拓自述:从革命者到反革命电商既得利益者开始恐惧早期进入行业的人,已经成为既得利益之王。他们放出的最大声音就是,这是一片红海,99%的人都会死掉,不要进场。十年前八年前他们是起义军,是革命者,如今坐了江山,坐拥良田,成为地主,非常害怕后来者的革掉他们的命。这种趋势,对于众多创业者而言是件好事。为什么?这种声音的背后透露着他们的固步自封、不再进步。bat里某个大佬说过的一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距离破产只有30天。当你从革命者的姿态,变成捍卫者的姿态,其实已经走向创新的对立面。目前电商占社零总额的8%,还很微不足道。你用10年时间创造了8%,为什么后面的兄弟不能用5年时间再创造一个8%出来呢?从别人碗里捞鱼要创新而非沿袭老路下一轮的创业者最忌讳的,是用上一轮的路数去做今后五年的电商创业。前一轮创业者是在开疆辟土,靠烧钱、融资教育市场,获得顾客。那个时候的顾客好比公海里面的鱼,但现在创业是从别人的池塘里把鱼捞过来,你是在捞京东的鱼、淘宝的鱼、亚马逊的鱼。所以,如果重复过去10年不断烧钱的做法一定坏事。下一波的发展寄希望于有没有新的玩法,特别是新的获客路径,以及新的载体,比如sns、大数据给新的电商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前辈所没有的。去中心化时代来临用几十万用户养活一个企业下一个电商热点可能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这个道理好比上学时,老师往杯子里放小石头,再放碎石,接着撒沙子,都以为装满了的时候,再倒进一杯水。所谓的去中心化,就像线下零售,先有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型的卖场,接下来一定会有专卖店、品类杀手、品牌旗舰店。同理,作为下一轮的创业者,一定特别关心去中心化的方式。去中心化的时代是建立在有几十万的用户就可以维持公司存活的基础上,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两千万注册用户,八百万产生购买。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再去做一个超大规模的电商平台,比如万达,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好?如果换做五年前,万达用类似做规模、跑马圈地的方式做电商,会获得市场份额,因为它资金雄厚。但如今没有模式创新,靠烧几轮钱去搞定,绝对痴心妄想。当然,去中心化也不算是"小而美",小和大是相对的概念。还拿沃尔玛和屈臣氏作比较,屈臣氏的体量不到沃尔玛千分之一,但不代表没有生存价值。去中心化的价值将表现在:①商品复购能力很强,小的用户族群即可拉动,手机数码这样的大类目肯定不适合;②品牌性比较强,用户认可,忠诚度高,比如像保健品、营养品、药妆,用户驱动性很强;③用户族群定位清晰,比如母婴场景,这个阶段消费很强。不过,去中心化不能过于极端理解。就像自媒体也算一种去中心化式生存,但不意味着有了自媒体,传统媒体人就都要下岗。电商的去中心化是未来三五年不断诞生新的电商模式,但不代表非此即彼,不再有大的电商平台存在。pc向左移动向右pc上的电商基本上等同于实物电商,移动电商则趋向生活服务领域。所以,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再展望三五年,会发现,两者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买书、电脑、订两箱可乐,都会在电脑上完成;找咖啡厅、买电影票、做按摩通过手机端下单会越来越多。包括微信,其实做得最好的就是生活服务类电商。我家附近卖烧烤的大叔,80%的生意都来自于微信。pc端做电商要讲究牌照、抠图、装修各种繁琐的事情,移动端获客成本极低,可能就是看到我在买羊肉串时也在玩微信,他就加上我为好友。需要购买时,提前10分钟预约就可以了,把互联网和生意的结合变得非常简单。消费决策因素重新排序从便宜到便利两年前我就曾经提过,过去10年,在谈论电商时,我们都愿意说便宜、低价。虽然这两者是零售永恒的主题,但是随着这个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它的重要性在降低。相反,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慢慢显现,消费者从追求便宜、低价,到追求便利、服务、品质。这一点和顾客年龄发展、收入水准有关。淘宝平均用户年龄大致在20岁-27岁,天猫大致在25岁-30岁,绝大多数b2c的用户年龄则在27岁-27岁。随着年龄增长,用户会从c2c向b2c靠拢。我们仍然同意,买东西最便宜的地方在淘宝,但带来的另一面是购物时间长,一个熟练的淘宝用户,在淘宝上不花个二三十分钟,是卖不到东西的;但在京东、亚马逊可能五分钟就下定消费决策,效率更好。除了节省时间,还能提供稳定的服务体验。这是10年前同一批用户所不会考虑到的。